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挑战赛道)由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立足实际研发需求,提出需要破解的“卡脖子”难题,汇聚青年智慧集智破题。现面向校内征集“人工智能+”(挑战赛道)揭榜师生团队,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专项赛(挑战赛道)榜单
1.红山开源平台启元实验室: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遥感影像分析与语义理解
2.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基于量子计算的人工智能探索与应用
3.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文档智能体开发
4.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端侧可部署的双臂操作算法设计
5.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长时序任务规划
6.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与先进药物递送智能体构建
7.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医专病临床智能辅助诊疗大模型
8.北京元引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赋能中华地方文脉数字挖掘与呈现
榜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二、参赛要求
1.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国内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含作品申报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可以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域组队。参赛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即1985年6月1日(含)以后出生。
2.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若通过,则按博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按照前两年为硕士、后续为博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及后续分别对应本、硕、博申报。
3.鼓励支持中外青年联合组队参赛。鼓励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读学生(主要指有国外学籍的外籍学生及中国籍海外留学生)和国内满足参赛资格的学生(包括外籍来华留学生),联合组队共同报送作品。相关要求参照上述内容。
三、作品要求
同一作品不得同时参加本届竞赛主体赛事、其他专项赛事,仅可参加本专项赛的其中一个赛道,往届报送过的作品不得重复报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参赛范围之列。作品必须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严禁抄袭。
四、相关支持
参赛学生可登录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官网(https://2025.tiaozhanbei.net/)获取模型、数据、算力、培训等资源,完成参赛报名和作品报送等工作。
联系人:侯博宇
联系方式:0431-85166558
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
二〇二五年五月十六日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