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兴到校团委调研我校共青团社会实践工作,会议由校团委书记马景惠主持。校团委全体成员参会。
会上,马景惠汇报了2023年我校社会实践工作整体情况,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派出团队情况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并以鼎新实习计划、万名学生走千企、社区建功计划、百名优秀硕博人才进县区等品牌项目和交流平台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社会实践成效。
张国兴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并对校团委社会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同学们的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会沉淀多少真情。要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学好“无字之书”,不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张国兴对共青团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提高站位,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实践活动与时代主题同向同行。校团委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将实践育人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充分结合党和国家需要、专业教育需要以及个人成长需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有所感、行有所悟,在“社会课堂”中找准人生航向,练就过硬本领,上好生动鲜活的“行走的思政课”。二是要立足实际,注重实践成效。合理确定团队规模,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充分调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振兴研究院等师资力量,科学设计调研问题,带着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成效。三是要严格管理,确保实践安全。始终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守好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置。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校团委持续激活社会实践育人功效,积极推动实践成果转化,多次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支团队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大学生“百强实践团”等奖项。今年暑假,校团委将计划组织开展10个专项社会实践,派出500余支实践团队,覆盖3000余名师生奔赴祖国各地,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强信念、拓视野、增才干。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