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

首页

基层动态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开展百期诺贝尔医学“讲”翻转课堂(第三期)

发布时间:2022-11-04  点击:

为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诺贝尔医学奖知识,发展教学相长的医学培养模式,夯实本科生医学基础,拓宽医学思维,承接前两期翻转课堂的浓厚学术气氛,111日,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新民校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第三期诺贝尔医学“讲”翻转课堂。

本期课堂邀请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吴富菊,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段晓琴,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天舟,脊柱外科主治医师姜炜博,眼科主治医师金思妍担任指导教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足踝外科主任医师常非带领762101班本科生康馨心、张呈呈、张起家、刘刈、张奇尔进行题为《昼夜节律发现分子机制》的汇报。学生办公室主任刘晓贺主持活动。

活动伊始,刘晓贺老师提到,111日是二院建院86周年,也是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揭牌两周年,今天的翻转课堂也是对建院的一份特别的献礼。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同学们的前进指明了方向。希望同学们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课堂上,张起家同学以“为什么要睡觉”作为切入点,引出了20173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诺贝尔奖的话题。接下来康馨心同学,张奇尔同学,张呈呈同学分别从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我国科学家在分子机制研究中作出的贡献、昼夜节律与生活和健康的密切联系三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汇报。最后,刘刈同学从总结与展望的角度,分享了他们小组对于昼夜节律发展前景的展望以及诺贝尔奖对同学们自身的启发。

结束汇报后,指导老师们与汇报组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吴富菊老师对同学们汇报内容的丰富给予了肯定,同时针对每一个同学的汇报,提出了不同的追问与建议,如为什么分娩在晨间和傍晚多见,昼夜节律在中医中有何体现等,并分享了胃肠外科奥沙利铂药物的故事,鼓励同学们追本溯源,适当添加一些典型、形象的例子来使得演讲更加完善。

段晓琴老师对同学们的志向表达了高度赞扬,并提示同学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与科研生活中做到“爱好代替功利,合作代替竞争”要怀有一颗诚挚之心追寻兴趣所在。

刘天舟老师指出,这次汇报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也是对教学相长模式的积极探索,同时刘老师结合自己的科室,分享了昼夜节律与胃肠外科临床表现的联系,并建议同学们深入挖掘临床疾病的分子机制,不断追问、探索。

姜炜博老师表扬了汇报组同学们展现的良好风貌,同时建议同学们将从诺奖中学到的相关知识与日常生活、医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更要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未来的临床工作之中。

金思妍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表示了支持与鼓励,建议同学们在汇报时应该关注一下相关实验的关键点与关键转折之处,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本科时科研的经历。老师同学们分别针对小鼠和人类截然不同的昼夜节律所蕴含的奥秘、题目的设计与引入等话题展开头脑风暴,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本期翻转课堂承接了前两期的理念,鼓励更多同学们加入到翻转课堂的活动中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敢想敢做,勇于挑战。同时搭建师生交流合作平台,帮助师生更好交流合作,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为培养学院“新医科”卓越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学院打造“双百工程”。




相关图片:



上一条: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第二届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团学组织换届大会圆满结束
下一条:“奋斗新时代,争做新青年”生命科学学院召开2022-2023学年学生代表大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