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

实践育人

实践风采

实践纪实

吉林大学2019年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十四)——​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库亚西支教团

发布时间:2019-09-11  点击:


为给西部孩子送去一份温暖,点亮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明灯,库亚西支教团再一次踏上西行的旅程。从长春到喀什的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行迹,一年又一年,如若候鸟的迁徙一般遵守一个关于信念和理想的诺言。7月11日库亚西支教团一行正式登上开往喀什的火车。

从东北角翻山越岭抵达祖国的西北方,这群可爱的人带着吉大人的信念和骄傲坚持着旅途的奔波,5000千米的路程,4天的时间,只为和孩子们完成这次会面。路途遥远,无论是餐饮条件还是住宿条件,在火车上都被限制到了一个很低的标准,狭窄的车厢和枯燥的泡面阻挡不了内心的那一份冲动和向往。他们在路上遇见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和人们交流的过程中,传播着“大爱吾疆”的信念。在7月14日,库亚西支教团终于踏入了夜幕中的喀什。

时光如梭,留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不多,7月15日一早,他们的支教生活就开始了。上午9:30,在校园里,支教团参加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领导对支教团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与亲切的问候,还在学习生活方面进行了沟通交流。接下来,支教团紧锣密鼓地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课程的准备,在短短的一上午的时间内,每个人都至少上了一堂课,并认识了自己班上的孩子。上课时,成员们看着这帮眼睛带着光的孩子们,他们心中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疑问:我真的准备好了吗? 孩子们的眼睛给出了答案,让支教团看见前方的光芒,也感受到了喀什的温柔。

7月17日,已是援疆支教团在萨依巴格中学的第三天,支教团成员与当地的孩子们渐渐熟悉,作为这帮孩子的引路人的同时,孩子们也带给他们许多宝贵的东西:纯真、善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为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支教团于当天开展了家访活动。在家访过程中,支教团成员与家长倾心交谈,详细地询问了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并介绍了支教团队情况及所开设的特色课程。家长对本次支教活动表示极大的支持,希望孩子的视野可以得到进一步开阔。除此之外,支教团还和家长们讨论了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要减轻孩子们童年时期的学习压力,为他们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

家长们更是热情,带领支教团成员参观家中,介绍自己家中种植的作物,并亲自下地采摘水果给支教团成员。家长们纷纷感慨当今有如此安定幸福的生活多亏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大力支持。精准扶贫,让原先落后贫穷的村庄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让处于边疆的人民也享受到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支教团成员对孩子们的爱,藏在不经意的眼神中,藏在上下翻飞的粉笔上。被这些孩子单纯的大大的梦想而感动,支教路上,这是一次次心灵的共鸣。在迢迢长路上,我们追求的便是这不负此生的初心。支教生活仍在进行时。

7月20日,库亚西支教团来到喀什市市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研。带领大家走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走进喀什的很多角落,探索其中的奥秘。调研主要集中在两处地方:香妃墓与喀什古城。

上午支教团到达香妃墓,香妃墓是喀什的著名景区,下葬了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一家72人,是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之一。成员们走进精致古朴的门楼,游走在庄严肃穆的大小宫殿间,欣赏着墙壁上的绿色琉璃瓷砖,倾听圆拱形的主墓室述说以前的辉煌。“没到过喀什,就没到过新疆。没到过喀什古城,就没到过喀什。”应着这句老话,支教团在下午来到了喀什古城。乘着小车,听着讲解,从音乐、饮食、居住环境等方面感受最原汁原味的喀什生活。这座千年古城用她独特的方式向支教团展示着她的辉煌。“切一片西瓜四五两,真正的薄皮脆沙瓤”,这种深入日常生活的调研才能更加全面的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间,第二期库亚西支教活动临近尾声,团员们陆续离开。7月24日晚八点,副团长高子悦、王宇与团员高俊杰首批离开,当目送他们远去的时候,成员们才意识到,他们还没有学会道别。25日,剩下的团员们进行了大清扫,以确保借居的学生寝室整洁如初。做完了最后的清点与清扫,最后一次合上大门、上锁,库亚西支教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支教的每一天都是闪光的一天,都足以成为支教团成员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天。

可这归路,正是征途。

还不曾离开,就开始想念。

可是要记住:我们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



活动图片:


上一条:吉林大学2019年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十五)——​交通学院"童心港湾·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班"活动
下一条:吉林大学2019年暑假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十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E程携手·逐梦扬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