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

创新创业

图片

新闻

专访·走进青春的挑战 ——对话“挑战杯”团队队长

发布时间:2019-06-09  点击:

在刚刚落幕的“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上,吉林大学参赛的学子用两年跟进自己的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青春无悔。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吉林大学三个“挑战杯”团队的队长,跟随他们的脚步,探寻青春的路途。

青春新动能,挑战创未来

“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这一竞赛引得无数学子的关注,作为汽车学院的学生,孟鹏翔一直留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动向,发现了汽车换道系统缺乏一定的个性化等问题,萌生了参加“挑战杯”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想法。两年的时间,他与团队设计出智能汽车个性化换道辅助系统并成功进入“挑战杯”决赛。他这样说道:“‘挑战杯’主要是鼓励大学生将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除了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挑战杯对于参赛者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介导RNaseA组装抗肿瘤增殖研究”为项目的挑战杯”队长贾佳馨说:“通过‘挑战杯’我们可以拥有开拓创新的思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我,提高自信心。在不断的失败和坎坷当中,磨练自己,培养面对未知挑战的坚定意志。未来可以与全国的高校的同学一起进行学术与学习交流,开阔自己的眼界。”

提及“挑战杯”的意义,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组的贾国超学长说:“从学术兴趣和今后的发展规划来说,如果你确定好以后想从事学术研究,参加‘挑战杯’对你而言绝对是一次特别好的学术锻炼机会。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术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认识很多老师,这些老师的研究领域很可能是你感兴趣的,对你会很有帮助。另外,当你面临考研或保研的时候,学术比赛是个加分项。”

的确“挑战杯”能带给我们机遇,但它往往伴随着巨大挑战,贾国超带队的“飘零的金达莱——延边朝鲜族村落人口外流与民俗文化传承之困”项目就遇到不少困难。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不熟悉调研地的状况、需要面对新的调研地,这些无不使项目变得艰难,但他们踏踏实实地去做,走访了5个县市、9个朝鲜族村落、延吉图书馆,博物馆和统计局部门,获得翔实可靠资料。“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如果你的过程很努力,那么结果一定不会太差,即便有偏差,也不会太多。就像在挑战杯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问题,调研报告的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地去沟通去做。”贾国超补充道,“老师提供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无论是在意见修改的过程中,还是在课题的方向把握、研究重点方面,老师都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借助吉林大学的平台,他们三人遇到了“挑战杯”,用心去完成自己的项目,一腔孤勇,不怕撞南墙。在青春的大好时光,挑战自我,迎接更好的自己,这也正是“挑战杯”大赛的意义所在。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团队合作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协同工作的能力,是将个人成就引领至组织目标的能力,是让普通人获得非凡成绩的动力。”“挑战杯”的团队由三人组队,队友对项目的影响较大,这就要求参赛的团队具有极好的团队精神,协同合作。

贾国超坦言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同学是创建团队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的项目是‘飘零的金达莱—延边朝鲜族村落人口外流与民俗文化传承之困’,这个话题具有民族特色。朝鲜族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这就使得这个选题很有地域优势,就选了几个朝鲜族的同学和我的几个同学组成团队。”

每一个参加“挑战杯”得同学都希望能在科研领域上深刻思考、刻苦钻研。在自己遇到的问题时,提出自己的见解,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诲;遇到分歧或者矛盾时,冷静分析问题、阐明观点。

贾佳馨在谈及团队合作时说:“‘挑战杯’可以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分工合作越来越重要,拥有团队精神成了我们选拔队友的关键。我们一直进行的实验让我们意识到,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够完成能力的互补,使我们整个团队得到一个提高,同时使我们得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了自己的团队,在比赛过程中也看到其他的参赛团队的作品。“在比赛的过程中会遇见很多厉害的人,在科技发明和自然科学类的选手有很多专利。哲学社会科学类的选手也有不少厉害的,他们经过调研,并且与调研地政府取得联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有些意见被政府采纳和实施了。更多了解其他团队的项目,知道他们从什么角度去切入和研究现象,给了我一定的思路和启发。”贾国超如是说。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些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校赛、省赛、国赛,离不开学校给予的机会和技术平台;离不开指导老师在项目设计、思路实践方面的细心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整个团队学习的榜样,激励选手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亦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

经验所得,薪火相传

很多人说挑战杯这类大赛遥不可及,自己没有自信,害怕失败,对于这一点,载誉而归的学长学姐给了我们不少经验。

贾佳馨说:“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其实在我们这样的年纪,需要一些比赛去磨砺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不断推动自己进步,让自己成长。”关于成败,贾佳馨认为如果对自己的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就会很有信心。至于失败,大学生是越挫越勇,勇于面对失败,不经历磨砺,以后的失败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

经验所得必当薪火相传,贾国超队长给出了不少关于参加“挑战杯”的建议和意见——了解挑战杯的流程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具有特色的选题,凸显特点;当然不能忘了创新性,要牢牢抓住新的项目点,运用新理论,在崭新的领域研究钻研;同时关注社会时事和热点,推动项目与时俱进,抓住社会关注和前沿的东西;最后就是好的态度和决心,这是做项目的必备素养,抱着做到最好的态度,用心准备,付出时间和精力,那项目完成的就不会差。

孟鹏翔谦逊地说:“我们现在得取得的一个成就的,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努力去改正。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会面临许多的困难,需要整个团队不断完善并将成果积极运用到汽车产业中,在未来的道路上努力越走越远。”

大学是一个需要自律的一个地方,我们要制定好计划,不断督促自己,要把学业当成主业,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参加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不平庸地度过大学四年,进入社会之前的锻造自身。

高等学府美丽的校园,搭起了我们成长的台阶,珍惜吉林大学这个平台,用四年的青春去挑战,你愿意吗?

采访/董雨嫣戴睿姜晓桐刘琬珑李少玉

文字/董雨嫣


下一条:2019年吉林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评审答辩会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