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吉速车队,吉诉梦想
采访:祝欣羽 李懿函
文字:祝欣羽 李懿函 秦扬
吉林大学吉速方程式车队成立于2009年,是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面向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组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目前由车队首届队员王达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吉速车队自创队以来一直秉承着“Innovation Boosted(创新驱动)”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至今已自行开发了响应增强技术体系、世界首个FSAE通风制动盘、ABS和EBD、电子节气门、第三弹簧系统等多项技术。九年磨一剑,经过多代队员们的沉淀,吉速车队在2018赛季从6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869.55的优异成绩卫冕冠军,同时获得设计第一名,成本分析第三名,耐久性能第一名,高速避障第二名,直线加速第三名,轻量化大奖,ANSYS答辩一等奖,最炫赛车奖,李云飞同学获得老司机奖(耐久赛单圈成绩最快车手),王达老师获得最佳导师奖,并取得代表国家出征世界顶级赛事的资格。
缘起
说起汽车,学长学姐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说女孩子只能喜欢一些文科性的知识,我选择汽车就是因为喜欢。”董晴学姐这样说。喜欢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让每一个平凡的身体里都蕴含着无比巨大的力量。
“十个月在造车,两个月在造车的路上。”在造车过程中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状况,像噪音忽大忽小、零件不适配、赛车零部件断裂等,修车修到凌晨三点,早上六点继续起床工作,通宵的修理组装成了车队队员们的家常便饭。在几乎没有假期的车队时光里,在一次又一次的练车调试中,支撑着他们的正是那份喜欢。因为对汽车的热爱,每一年比赛的食宿经费,大家都一省再省,尽可能的把经费全部用在技术研发上,一群不能吃辣的学长们往往肿着嘴从湖北回来,学长还戏称“对于新鲜血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抗晒能吃辣。”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忘我;因为挚爱,所以义无反顾。
荆棘
有人说,赛车,是速度与激情的游戏,从直线加速到耐久性能测试,都无不令人热血沸腾。可是对于车手来说,热血沸腾最可怕,他们需要的是“在刀尖上舔血”的冷静与细致。脚上的踩踏力控制在±2kg之内,转弯处的制动点选择时间要在0.01s之内,这都极大程度地考验了赛车手的反应和操作技术。
没有一条路是一帆风顺的,做车手,努力与天赋缺一不可。队员们不仅需要进行体能力量敏捷度上的严苛训练,还需要经历残酷的淘汰制度,最终走上赛场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英车手。不断筛选出优秀的人并培养其变得更加优秀,是吉速车队在代代相承之中,愈发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车队的日常训练和培训中,队员们面临的考验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赛程中的水土不服,还有身上背负的期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今年的车队采用了全新的发动机,扭矩很大,振动也很大,由于开始对于新发动机的发动机性能估计出现误差,赛车传动零件损坏,需要不停地改进工艺。身体的劳累倒还是其次的,心里的焦急与压力才是最大的难关。通宵的修车中,学长们度过了有生以来最漫长的一个中秋。
在此次FSCC的比赛中,吉林大学吉速车队作为比赛队伍中的佼佼者,引来了其他高校车队的围观交流。“每天一到晚上七八点,我们帐篷周围全是来和我们交流的人。”于港蒲学长带着骄傲的微笑如是说。夜以继日做出来的赛车受到多方关注和学习,这也是对队员们辛苦付出的最大肯定。让队员们记忆颇深的,除了队伍之间的积极交流探讨,还有互帮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赛场下的FSC大赛变成了一场融洽的技术交流会。你帮我焊接,我帮你答疑,颇有江湖英雄汇聚于此,惺惺相惜之意。临车谈技术,赛场辨英雄。
明朝
为了备战明年的德国赛,学长们把未来一段时间的安排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适应国际比赛的形式和方式,迈出国际化交流的第一步;第二阶段是在世界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第三阶段是引入外国车队,充分交流互相进步,促进中国同类汽车的进步。短期内的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习和不断进步的过程才是吉速车队一直所追求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吉速车队,吉刻起航。
对于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学长们给予他们最好的期望。“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应该对自己做过的事要有个评价,一定要做到不后悔,该做的事情用心做,努力完成;想做的事就去做,不要犹豫。”趁阳光正好,趁我们还年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对于吉速车队新的血液,学长也有一片肺腑之言:“可能第一年做的事情和自己预想不一样,没有达到初衷,做的只是一些比较零散的工作,但希望大家能脚踏实地,认识到自己和团队的差距,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让团队也变得更好。”
9年风雨兼程,一路荆棘,一路盛放,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吉速车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