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

首页

丰碑礼赞

丰碑礼赞 | 王惠岩:丹心书赤诚 典范永留存 (第二辑 第47期)

发布时间:2022-06-22  点击:

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喜迎二十大,矢志跟党走。回望波澜壮阔奋斗历史,砥砺伟大复兴时代征程。

人物简述:王惠岩(1928年3月—2007年10月),男,回族,辽宁省法库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顾问、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原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王惠岩先生,1928年3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48年考取东北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前身)行政系,1951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政治学组并留校任教,1952年调到法律系任法学理论教研组组长,1955年晋升为讲师,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彻底平反,1979年晋升为副教授,1981年任吉林大学政治学研究室主任,1983年创立政治学系并任系主任,同年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评审组副组长,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6年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1997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4年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005年被聘为吉林大学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惠岩先生还曾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和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职。2007年10月14日,王惠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0岁。

一、艰苦卓绝,矢志不移,信念抵万难。

王惠岩先生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既源自于他的沧桑经历,更源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

王惠岩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困难而艰辛,但这些经历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刻苦读书,于1948年考入东北行政学院。入学后,他废寝忘食地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奠定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57年,王惠岩被错划为“右派”并下放农村,但是坎坷的命运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的信念,他始终相信党总有一天会洗清自己蒙受的不白之冤。在繁重的劳动任务下,他仍然坚持学习、研究和思考问题。据先生回忆,最令他难忘的是在图书馆的时光,他利用工作的便利反复研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做了数十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的素养,为他后来的教学和科研打下了更为深厚的基础。

在政治学科建设方面,王惠岩先生在吉林大学创建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一个政治学系。他说:“政治学系现在虽然条件很差,但我们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政治学系,不建则已,要建就要把它建成国内一流的政治学系。”当时创建政治学专业面临的是“三无”环境。没有师资,王惠岩先生就三顾茅庐、广求贤能,从学校相关教学科研部门以及外校吸纳相关师资;没有图书、教学场所和设备,他就找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多方求助、争取支持;缺乏办学经验,他就带领全系教师积极探索,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参考建国前政治学专业和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政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确定了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王惠岩先生的指导下,吉林大学的政治学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奠学科基础。

   王惠岩先生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不断进行创新。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绝不可能动摇。王惠岩先生一生致力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和崇高追求。他深刻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在于懂得其实质和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在面对西方政治学时,王惠岩先生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说“中国话”,要真正弄清其中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他提出的政治统治体系(政治总格局)这一新概念,就既借鉴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系统研究方法,又根本区别于西方政治体系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又充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理论。

王惠岩先生治学理念与理论风格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和运用,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把握。他正是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功底作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勇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王惠岩先生告诫他的学生“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学好做人”。他认为做人、做事的境界最终决定着做学问的成就,而这种境界的养成本身也是一种做学问的方法。王惠岩先生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学风格,不仅折射出其一生为人的高尚品格,也反映了他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三、春蚕吐丝,蜡炬长明,桃李满天下。

王惠岩先生从教60余年,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治学其道一也”的原则教育学生,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他还捐献出自己积蓄多年的稿费,创立了“王惠岩奖助学基金”,以资助品学兼优和家庭贫困的学生。2007年,在王惠岩先生的八十寿辰庆典上,学生和同行均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慰问当时患病在身的先生,但他明确表示,他个人什么也不需要,只是希望充实王惠岩奖助学基金,以便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为培养政治学下一代人才和促进中国政治学发展多做贡献。

王惠岩先生心系后辈学人成长,处处尽显大家风范。他曾经对学生因为学问研究上的漏洞或是为人做事上的瑕疵进行非常严厉的批评,但在关系学生前途和发展的问题上,他却尽心尽力指导、毫不犹豫地支持。王惠岩先生不喜应酬,但有弟子的家属从外地到长春,他都会热情接待;发现学生生活有困难,他会马上给予帮助,甚至是贫困学生回家的路费、过年给父母的礼物,他都要一一过问。王惠岩先生的每个弟子都对他有着亲人般的感情和发自内心的爱戴,他的患病和逝世,也牵动着众多弟子的内心。

  王惠岩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政治学界享有很高声誉和学术影响。他不懈追求和奋斗的一生,对当代中国法学、政治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培育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一批党政领导、各界英才,成就了他政治学家、法学家、行政管理学家、教育家、政策咨询专家的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资源。王惠岩先生在一生追求中所体现出来的信念坚定、矢志不移、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师德高尚、乐观进取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中共一大到二十大,人民群众与党员先锋一道谱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史。吉大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喜迎二十大,坚定跟党走。我们始终牢记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上一条:丰碑礼赞 | 佟冬:道德学术两纯粹的伟大学者 (第二辑 第48期)
下一条:丰碑礼赞 | 杨振声:蕴藉风流,蜚声杏坛(第二辑 第46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