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

首页

原创话剧《先生向北》

“北上精神”大先生丨纪念王湘浩先生诞辰110周年(十一)

发布时间:2025-04-29  点击:

【文字/张永刚 图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晚年岁月

长春的冬天寒冷而干燥,而且1980-1990年的取暖条件有限,而大连是冬天东北地区相对温暖的城市,王湘浩冬天寓居在大连。在大连休养期间,他利用空余时间指导辽宁师范大学的老师开展数学教学和科研。他特别关注师范学院学生的数学教育,在1987年六届全国人大期间,他呼吁要“面向中学改革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王湘浩指出:“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但是现在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是眼高手低,不愿做中学教师而又不见得能够很好地胜任中学的教学工作,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失败。师范院校必须面向中学改革课程设置,这一问题在数学专业尤其重要。”王湘浩在受聘义务担任《数学教育学报》名誉主编时,撰写了“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作出贡献”的贺词,表达了对数学教育的殷切期望。同时,他也撰写一些数学教育的文章,为初等数学教育出谋划策。

每年冬天一过去,他都会抽时间回到吉林大学。因为吉林大学有他的学生,领导的研究团队和亲手开创的事业。19879月,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陈建华博士答辩,他邀请了吴文俊、徐家福、陆汝钤等组成了“豪华”的答辩委员会。陈建华老师后来为老师撰写小传以表达敬意:“吾师由北大算学系毕业,适逢日寇荼毒,遂漂泊任教于西南联大。赴美,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归国,献身科学,唯瞻国是,致力教育,事必躬亲。今生成就卓著,屡度劫难,恪守善道以终。”

王湘浩晚年身体不是很好,但他牵挂着他的学生,牵挂着吉林大学计算机系,时常回吉林大学参加学生答辩和毕业典礼。

F3E9A

1987年,陈建华博士的答辩委员会专家在参加答辩后合影。

右起:金淳兆、刘叙华、陆汝钤、徐家福、吴文俊、王湘浩、谢邦杰、陈建华

(图片由吉林大学档案馆提供)

98362

1988年,王湘浩与计算机科学系1985级毕业的硕士生合影。

(图片由吉林大学档案馆提供)

1986年,王湘浩在大连与时任吉林大学校长伍卓群谈笑风生。

(图片由吉林大学档案馆提供)

晚年沉思的王湘浩

(图片由王湘浩院士家人提供)

王湘浩在休养期间并未停止思考,他凭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造诣,以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的探轶研究,做出独到的研究成果,并写了一系列研究文章,由于担心他学部委员的身份影响红学界对他研究成果的评价,他为自己取了笔名“黄鹤乡”,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吉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红楼梦学刊》和《红楼梦杂志》等刊物上,引起了红学界的重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金庸的武侠小说如潮水般涌入内地,人们惊喜地发现,武侠小说如此好看。当时正逢改革开放初期,港台及海外娱乐文化扑面而来,呼吸到新鲜空气的人们像发现新大陆般兴奋不已。王湘浩院士是众多的“武侠迷”中的高级研究者,他读完原著后觉得书中人物结局不够完整,于是他凭借数学家所独有的严谨思维 对《射雕英 雄传》的结局进行了科学的推演,动笔续写了第四十一回(原著一共四十回)。

王湘浩续写《射雕英雄传》的手稿封面

(图片由王湘浩院士的家人提供)

先生特别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利用业余时间对唐诗、宋词、元杂剧、佛经、《易经》、楹联等都有研究,是不折不扣的京剧“票友”,是名副其实的桥牌高手。毫不夸张地讲,先生不仅是文理兼修,更是科学和文学艺术融会贯通,是天赋异禀的大科学家,是我们心底膜拜的大先生。

199354日,王湘浩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一个伟大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但他开创的事业还在继续发展壮大,他的精神还在激励后来人。南京大学徐家福教授一生敬重王湘浩,主动执弟子礼,闻此噩耗,写诗表达怀念之情:“五月狂飙动起来,巨星陨落齐声哀;道德文章世难匹,提携后进育英才。”

他去世后,他的子女和学生将他生前撰写的6篇文章结集为《红楼梦新探》,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看后,拍案叫绝,专门为《红楼梦新探》撰写书评,文章对《红楼梦新探》高度评价:“谁解其中味?君书动我心。同时不相识,字字惜千金,这册书部头不大,编收论文只有6篇,正文不过108页,然而在近年红学专著中,这是我所见的一部令我心折的、学术品格很高、思力识力很深的著作。它的问世,意义之重大,必将逐步为学术文化界所认识与评价……”。

52BBE

王湘浩的《红楼梦新探》第一版和重印版

王湘浩生前一直考虑如何把人工智能研究做得更加深入、更加对国民经济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一直惦念的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终于尘埃落定。199312月,吉林大学获批建立了国家教委“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开放实验室”(后被确立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先生创建的吉林大学数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两个一级学科,是国内唯一以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

43014

位于吉林大学王湘浩楼五层的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为缅怀和纪念让人无比崇敬的王湘浩院士,以传承他在科学和教育事业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吉林大学及先生的家乡以多种形式向先生表达敬意。

1996年起,吉林大学开始设立王湘浩奖学金。目前,奖学金由吉林大学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共同设立。王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奖学金面向三个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是吉林大学数学和计算机学科优秀学生的最高荣誉。

20081月,吉林大学在计算机大楼举办了庄重的王湘浩雕像揭幕仪式,另一尊塑像当天在数学楼一楼大厅揭幕。

20199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东中华路建成名人浮雕墙,王湘浩浮雕像是17幅名仕浮雕之一。

20223月,吉林大学将计算机大楼命名为“王湘浩楼”。

20245月,吉林大学开设王湘浩试验班,面向全国招生。

E0353

2019年建成的、位于长春市东中华路上的王湘浩纪念浮雕。

8AFD4

2022年,吉林大学中心校区计算机大楼被正式命名为“王湘浩楼”。

20247月,吉林大学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揭牌。

20247月,吉林大学设立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以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B4B4E

安放在河北省安平学校校园里的王湘浩半身铜像。

20254月,王湘浩先生的故乡河北省安平县举行了隆重的铜像揭幕仪式,由吉林大学计算机校友捐赠的王湘浩半身铜像被永久安放在安平中学,在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铜像以一种永恒的存在形式实现了先生魂归故里的夙愿,先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无数后来学子。

8E744

《王湘浩文集》封面

20255月,整整规划了7年之久的《王湘浩文集》将由吉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文集几乎囊括了先生生前发表的学术类、科普类文章,各类评论、信函,以及诗歌、红学研究等文学创作。“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明月夜,千古一高人”,文集的出版表达了吉林大学和计算机学院、数学学院师生对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上一条:“北上精神”大先生丨纪念王湘浩先生诞辰110周年(十二)
下一条:“北上精神”大先生丨纪念王湘浩先生诞辰110周年(十)

关闭